藏傳佛教素食主義功德

霍爾嘎‧努木 譯

目錄

第一章 殺生的罪惡

  • 第一節 掌握業的本質
  • 第二節 認識殺生的種類
  • 第三節 認識殺生的過患

一、悲心量眾生 — 切毋殺生

二、殺生得惡報 — 不應殺生

三、解除疑惑 — 掌握真理

第二章 放生的功德

第三章 奉行素食之功德

藏傳佛教素食主義功德

無畏布施─藏傳佛教素食主義的功德,和平之善道禮讚:

兩種賢良妙善滿祥瑞,

甚深二智法皆獲自在,

指引二諦之路世間主,

二利自然成就釋氏讚。

智慧之力精通因緣道,

悲心之花開遍眾生心;

加持之力眾生引法界,

三界怙主眾生引解脫。

佛法心要無畏之布施,

菩提之心拯救臨死命;

無傷清涼釋迦之主義,

潔淨心要述之請聆聽。

學 習佛法的根本目的是對因果規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把握。佛教經典《百業經》云:「諸般有情之苦樂,佛說皆由業所致。業種之因廣無數,由此眾生種類多。」佛 教認為,一切眾生的善惡苦樂不是無緣無故地生成的,也並不是如其他一些教派所認為的由造物主創造發展出來的,而是無一例外,絕對是業──即由業力所生成 的。故此,直貢噶舉派的創始人至尊吉天頌恭教主認為,佛陀將一切法的自然規律開示了我們。是的,佛陀給我們開示的除了一切生死涅槃的因果規律外,沒有其他 的法了。所以,業力確確實實是不可思議的,非常奇妙的。種下善的種子,就會產生相應的舒坦安樂之果,絕不會開出苦澀之花;種下惡的種子,就會產生相應的痛 苦之果,也絕不會開出鮮艷之花。這就是因果規律,一條初始就存在的亙古不變的生命運行的總體規律。這種容不得半點兒虛假的因果原理,是佛教獨特的世界觀, 也是佛教浩如烟海般之經籍的總綱和根本歸宿。

五世紀印度佛學家世親所著的《阿毘達磨俱舍論》認為,業力分兩種,即思業和意樂業。不管做任何 善業事情,先由思維活動引起做事的衝動,然後通過言語或行動表現出來,這在佛教顯密經典中稱之為“身、語、意”,即行動、言語和思維。通過這三重途徑表現 出來的業力又分很多種類,這總體上只分善業和惡業兩種。惡業之中較大的惡業分十種,即十不善。分別為殺、盜、淫、妄語、離間語、惡語、綺語、貪欲、瞋和邪 見。這十種不善之業中,前三種為行動上的表現,後三種為思維活動上的表現,其他表現在言語上。拋棄了這十種不善之業就是十善之業,斷絕了不善之業,就可體 悟到美妙的善業之德了。認真踐行十善之業,是佛教稱之為“下士道”的修行的主體部分,也是中士道和上士道的學問所在,三種菩提也是依此而提出來的,大乘無 上密宗也超不出這個範疇。故此,在《佛法無上同源》中提出,三種律儀的根本是踐行十善之法。